服务热线
1337-8662-865
游戏版号是一款游戏上线必须申请的ISBN号,当前网络游戏风靡全球,大大小小的人时间都会玩一局游戏。那么看来游戏的市场是很有前景的,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网络行业,都是必须要申请相关互联网资质才可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戏版号申请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如何申请游戏版号?游戏版号申请条件都有哪些?
游戏版号办理的受理机关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经营网络游戏的公司,每款产品发行前需到该局做一次互联网出版备案(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前置审批),即所谓的“游戏版号”。
2、申请网络游戏版号的测试帐号跟密码(3个防沉迷账号与3个普通账号(如为MMORPG,则配各等级人物账号);
12、游戏演示光盘[游戏自动演示视频刻盘]录制时长为10分钟左右,包含游戏登录过程、主要技能展示、游戏场景及人物动作展示等信息。
1、游戏开发商将游戏产品出版和运营权授权给具备相应资质的游戏运营单位,同时由游戏运营单位将出版权授权给相应的出版社,运营单位和出版社之间签署一份《出版合同》并将游戏申报材料交付出版社(如电脑脚本打印稿、盘片、音像及动画等)
2、由出版社根据《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和《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层报至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审批及备案手续。
3、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批准后,由出版社负责给该游戏光盘分配中国标准书号(ISBN)。此后,游戏产品便可正式出版。
关于游戏版号申请,小编对申请流程、条件以及所需材料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如果大家对游戏版号申请有什么疑问可以找相关人员咨询,但是不可以不申请,一款游戏上线如果没有游戏版号可以会有很大影响的!
作为游戏商业化运营的关卡,今年似乎也成为其“紧箍咒”。这一点,甚至在腾讯的业绩上得到体现。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在今年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从营收增长的角度来看,游戏成为了*薄弱的一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玩家*多的游戏还没有商业化。”
记者了解到,其实主管部门对版号的控制,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今年明确提出。面对迟迟未能批下来的版号,不少企业开始另辟蹊径,有的甚至铤而走险。
所谓“文网文”,是文化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简称。而游戏版号,则是原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原广电总局”)批准相关游戏出版运营的批文号的简称。
记者了解到,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是通过文网文,企业要有发行游戏的资质,必须拿到文网文。而对于某一款游戏产品的监管,主要包括前置审批和后置备案。前置审批职能由原广电总局履行,由于国家版权局此前是单独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划归原广电总局,而版号就属于前置审批。游戏上线后一个月之内,企业还需要去做后置备案。
自2016年7月,相关部门将手游纳入版号审批范围之后,游戏版号成为无论是端游、页游或是手游正式发布必需的通行证。如果没有游戏版号,新游戏只能进行公测、内测,但无法开启充值端口,进行商业变现。简而言之,版号成为游戏商业化运营的关卡。
然而,今年游戏行业出现了转折。今年3月,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新成立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尚未对版号审核职责明确分工,致使版号审核工作停滞。据了解,“文网文”依旧定期发放,每个月发放200~500个,但“版号审批”则停止在3月份。
随后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监管部门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一位游戏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其实,版号的控制,早就已经开始进行了,只不过是现在明确地提出来而已。申请版号正常流程是一个多月,只需要交几千元至1万元。实际上,2016年版号就开始紧缩,到了2017年时,版号的审批变慢,全国400多家出版社的价格也涨起来了,从几千元上涨至一两万元,甚至10万元。现在有些代办机构声称可以做*快的办理,费用20万元。”
不同的游戏公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是研发商,有的是发行商,有的是研发和发行一体的。如果游戏公司本身没有出版资质,那就需要找到一家合作的出版社去申请版号。
上述游戏企业高管透露,游戏江湖里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由发行商去申请版号,当中主要原因有:发行商签独家代理,要给研发商钱,同时买料需要成本,未来赚了也要分研发商钱,可见其前期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其要保证自己的利益,版号、软著等可谓是一个游戏产品的保证。此外,游戏起名也是由发行商负责。相对而言,两者当中研发商的地位稍微弱一些。
记者获得的企业内部消息是,截止到目前,政府部门内部申请的流程仍然在进行,并未拒绝新的版号申请提交,只是在等*后批下来的环节。有的游戏已经过复审,就等着发放版号。但是现在出来总量控制的文件,原来确定能拿到版号的游戏,现在还能不能拿到,这是个问题。
根据广电总局2018年1月~3月游戏版号审批数量显示,今年1月发放716件,2月份发放484件,3月份发放727件。按照这个节奏,目前约有3000多款游戏在排队等待版号审批,这当中就包括腾讯的《绝地求生》等。也有统计称,有6000款游戏排队等批文。
版号审批的冻结催生了蓬勃的二手版号交易市场。一家从事游戏版号申请的代理商对记者表示,可以找到有版号库存的游戏公司,购买他们的授权,从而获得版号一年、两年或者永久的使用权。
记者了解到,目前二手市场一个版号起步价就高达20万元,如果要挑选合适游戏名的版号,成交价格可能高达30万~50万元,当然具体还是要根据卖家的出价而定。代理商收取交易价格的20%费用。
此外,该代理商还推荐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即收购有版号库存的游戏公司,从而获取他们的版号使用权。“我这边有这类公司的资源,先变更营业执照,*迟一个月搞定,就可以使用他们的版号,把游戏上线,其余的后续再弄。我们需要收取变更费用1.5万元。”
一般而言,一款游戏可能同时申请3个版号,甚至在价格便宜的情况下,申请5个版号的情况也有。但一个版号对应一个游戏名字,不可变更。以《王者荣耀》为例,曾经改过两次名字,王者荣耀开测时间是在2015年8月18日,当时的名字就叫《英雄战迹》;2015年10月18日,官方发公告称,因为升级跟品质的提升,改名《王者联盟》;半个月之后再次更名为《王者荣耀》。
游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申请版号时,提交的是原始的游戏安装包,里面包括游戏类型、*早版本的游戏情况,当然*早版本跟*后上线的可能会有差别,但只要能够基本符合原来游戏安装包就行。
比如捕鱼游戏的版号,玩法只要和捕鱼一样就可以。如果还有斗地主等小游戏,也可以放在捕鱼的安装包下,基本可以操作。一般一个版号对应一个游戏是*好的,如果后期被查到就得下架。
这样来看,其实很多公司都有储备旧的游戏版号,而按照流程来看,使用旧的版号是不合法的。不过,游戏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问题是,监管部门虽然可以随时抽查上线的游戏是否符合原来提交的游戏安装包,但抽查很少,也没有明确的处罚标准,也就是下架而已。
按照其说法,这就好比广州车牌需摇号获得,理论上来说车牌不可以转让,但是有的人私下转让,这没有任何法律保障,如果乙方用了甲方的车牌发生交通事故,对于甲乙双方而言,都有比较大的问题。
“一旦前置审批通过,后面就不管了,所以才会出现二手版号买卖的情况。” 上述游戏企业高管认为,目前的监管其实对于游戏行业而言是不够充分的,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是:第一,版号的形式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第二,这种申请的方式是否科学。
在他看来,版号的存在,是想要避免游戏中色情、暴力、反党反社会等内容的出现,如果第一个版本的时候没有,后面的版本出现怎么办,如何在游戏的全生命周期中监控,这是目前还做不到的。
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如果研发商做一款游戏产品做了两年的时间,然后去找发行商,发行商认可游戏了,准备去代理,在这个时间点上,发行商才去申请版号,这其实已经挺晚了。因为从发行商确定这款游戏到上线个月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发行商只有8~10个月的时间去申请版号。
“行业被逼急了也没办法啊,游戏急着要上线,只能去买卖二手版号。”业内人士感慨道。
伽马数据创始人王旭认为,接下来国内游戏公司一定会加快“出海”的步伐,不过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政策层面的原因,随着国内游戏市场的饱和和竞争升级,海外市场自然会成为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根据《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游戏市场整体收入1050亿元,同比仅增长5.2%,而与过去3年21.9%、30.1%、26.7%的增幅相比,行业增长速度大幅下滑。
“这种行业增速的下滑也是有特定的原因,而不是说这个行业就从朝阳变成夕阳了。” 上述游戏企业高管说道,比如《王者荣耀》到了正常的衰退期,理应有新的产品去代替它的位置,这种新产品包括“吃鸡”,从而带来收入提升。但问题在于*早的《绝地求生》由韩国一家公司制作,导致监管层把该类型游戏认为是某个公司所独有的,“吃鸡”的游戏就没有获得版号,现在只能以测试的“身份”上线,不能商业化,不能产生收入。
而在海外战场,伽马数据发布的《2018上市游戏企业竞争力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游戏收入TOP25游戏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4席,分别是腾讯、网易、完美世界、三七互娱。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也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受益于此,TOP25游戏企业游戏营收构成中,中国游戏企业贡献达到了27%。
从腾讯控股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来看,今年上半年,腾讯自行开发的海外游戏《Arena of Valor》已积累逾1300万的日活跃账户及产生逾3000万美元的月流水。《PUBG MOBILE》亦在中国海外吸引了逾1400万的日活跃账户(不含日本和韩国)及产生逾2000万美元的流水。
而三七互娱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延续自身在海外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全球化战略布局。报告期内,王牌产品《永恒纪元》不断更新迭代,持续在港澳台、东南亚、欧美、韩国等市场贡献利润,并于报告期末在日本发行,助力开拓日本新市场。发行的《大天使之剑H5》在台湾地区上线两个月即问鼎畅销榜首。
不过,对于小厂商而言,则是另一番光景。有企业感慨道,“出海每年都要提几次,实际能出的没有几家。”
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出海”也不容易。第一,海外市场更注重积累,无论是欧洲还是日韩,随着做生意年限的增加,信任感也在逐渐增加,而不是一下子就有很深的信任感。这与国内不同,国人对新事物适应很快,昨天可能还需要买一台单车,但今天有共享单车了,就义无反顾充值使用。
第二,如果将监管定义为政治文化风险的一部分,那么敏感词、赌博、色情等内容就会被禁掉,其他地方比如印尼、中东等也有禁忌,比如在美国,游戏中如果包含种族主义的内容就会遇到麻烦。如果企业认为国内有监管,去了海外就无所谓,肯定会折戟海外。
“总体而言,目前政策趋严对于中大型公司来说是利好,一方面每年上线的新游戏有七八千款(不完全统计),实际上赚钱的只有1%。所有能够商业化成功的游戏只有那么一点。首先不影响行业的成长,其次会成为一个新的门槛,把不合格的产品剔除掉,行业的氛围会更好的。”上述人士说道。
开测游戏查看更多商务合作查看更多编辑推荐查看更多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投稿邮箱:产品、开测信息邮箱:© 2001-2022GameRes游资网
获得版号,涉及国内10家上市公司。这是继今年4月版号重启下发以来的第三次发放,年内共172款
业内有观点认为,7月核发的版号数量较6月有小幅增加,整体仍符合总量管控原则,表明版号政策正积极调整,行业监管有望恢复常态化。版号的陆续发放将有望推动游戏行业加速推进产品线,驱动精品化游戏研发投入。
在游戏行业监管趋于常态化的环境下,中青宝作为游戏领域的上市企业,却被曝涉足游戏版号交易,游走于法律边缘。
日前,一位游戏从业者张青(化名)向蓝鲸财经记者爆料称,其所在的公司三年前与签署了一份游戏授权协议,实际为购买游戏版号,花费40万元。但在游戏即将上线、需要版号方协助时,对接人却表示版号源头方出现问题,只能从旁协助,更多问题无法解决。
记者拨打了协议上中青宝一方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但并未接通。随后,记者向中青宝官网所示的邮箱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据记者了解,张青的团队近年一直在开发一款,但2018年以来,游戏版号持续收紧甚至一度停发,给中小游戏企业申请版号增添了不少阻力。为了让游戏顺利上线,他们只能想办法“曲线救国”。
张青对记者透露称,2019年7月,他们花了40万元从中青宝手中买下了《飞吧西游》的版号,此后两年一直没用上。但近期其游戏计划上线发行,需要版号方提供协助,张青却被中青宝的对接人告知版号源头方联系不上。
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查询发现,2019年1月份发放的国产审批信息就包含了《飞吧西游》,其出版单位是北京伯通电子出版社,运营单位是汕头市天域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汕头天域”)。
据张青提供的相关资料,汕头天域在2019年1月将《飞吧西游》授权给了中青宝的全资子公司深圳时代首游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时代首游”),时代首游又在同年7月将《飞吧西游》授权给了张青一方,各方均签署了游戏授权协议。
简而言之,张青一方相当于是通过中青宝子公司拿下了《飞吧西游》的独家运营权。
按照张青的描述,彼时,为了稳妥起见,其要求与中青宝签约,后者在这次游戏版号的交易中属于中介方。为了规避风险,当时双方签署的是一份移动游戏授权协议。
记者获得了这份协议,其中显示,中青宝作为授权方,为《飞吧西游》的权利人,拥有《飞吧西游》的独占运营权及分发权,张青一方被授权独占运营《飞吧西游》。本次授权费用为40万元整,授权形式为独占许可,期限为签订协议之日起至永久。
“后来中青宝告诉我说汕头天域换了法人,要注销,对方电话也不接,而中青宝当时的经手人表示只能帮忙拉群沟通,更多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张青表示,“但我们毕竟是跟中青宝签的约,理应由中青宝负责协助解决问题。”
记者拨打了协议上中青宝一方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但并未接通。随后,记者向中青宝官网所示的邮箱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所谓游戏版号,即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并下发的相关游戏出版运营的批文号,包括版署批文和ISBN号两部分,相当于网络游戏正式上线运营必须取得的“通关密码”。对于已取得版号的游戏来说,游戏名称、软件著作权、批准文号与出版物号都是一一对应的。
由于网络游戏只有在上线运营以后,才能通过广告、道具、充值等方式进行商业化变现,因而版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这个角度看,游戏版号可谓是一款游戏的生命线年以来,游戏版号收紧甚至一度停发,让“购买版号”、“版号授权”等违规交易暗流涌动。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游戏版号授权”作为关键词,便发现多个有关游戏授权、转让的中介机构广告。在
“签协议一定不能涉及版号买卖,一定是游戏运营协议,或者授权协议,从渠道的角度来看,是你代理了他们的游戏,
看上去肯定要合法合规才行。另外你们在应用商店上架的时候,*好不要用你们公司作为主体,以避免风险。”报道援引某中介机构表示。对此,多位律师对记者强调,游戏版号本身是不能交易或者转授权的,游戏版号本质上是一种行政许可,在于审核游戏内容是否健康,是否符合出版要求,不存在交易的可能性,所以版号买卖、授权,套用版号上市等行为是一种违反国家行政许可规定的行为,并不合法。
对于张青一方与中青宝签署的游戏授权协议是否受法律保护,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对记者指出,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强制性规定包括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无效。监管部门禁止游戏版号的相关交易行为,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违反这种规定会面临行政处罚,但并不导致合同无效。
因此,赵占领律师认为,乙方(即张青一方)可以追究甲方(即中青宝)的违约责任,比如要求退款、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另外,即使合同无效,乙方也可以要求甲方退款,但是不能要求支付违约金。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陈梅瑜律师表示,这份协议约定的是独占许可授权,如果是游戏联运授权而不是版号授权的角度,乙方(即张青一方)可以主张合同权益,甲方(即中青宝)应当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但如果这份协议被法院判断为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际目的是出售版号),也是有可能会被认定为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