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7-8662-865
导读:截至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已公示今年1117款游戏过审,同时也发布17款游戏“因存在违规行为”遭到版号撤销。
严格的版号审批背后,与游戏版号违规交易市场以及保护未成年人防沉迷有着密切关系。
日前,游戏平台Steam中国版透露,游戏发行时,厂商必须填写游戏版号。此前,已有苹果应用商店和字节跳动的穿山甲联盟对游戏提出版号要求。
截至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已公示今年1117款游戏过审,同时也发布17款游戏“因存在违规行为”遭到版号撤销。
严格的版号审批背后,与游戏版号违规交易市场以及保护未成年人防沉迷有着密切关系。控制游戏总量,追求精品游戏成为当前的首要选择。
但收紧的版号与不定的审核时间,对当前游戏市场产生的影响深远。如何在游戏行业的合规发展与严格的版号监管之间找到平衡?
近日,游戏平台Steam中国版“蒸汽平台”传来对于游戏发行的相关规范消息。
根据Steam DB开发者透露,当游戏在“蒸汽平台”发行时,厂商必须填入游戏版号,以及游戏必须有敏感词过滤、反沉迷措施,游戏启动前设有健康提示等条款。
年初,北京、上海、广州多地部门发布关于整改无版号运营、版号套用、游戏马甲包等问题的规范文件。
字节跳动的穿山甲联盟要求游戏必须在今年3月6日前提供版号,否则将停止返回广告或者暂停结算。
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要求6月30日前,iOS上任何付费游戏或可提供App内购买项目的游戏均需提交版号。
截至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已公示今年1117款过审游戏信息,含1062款国产游戏与55款进口游戏。
9月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已经连续两次公布版号撤销公告,17款游戏“因存在违规行为”遭到版号撤销。
如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两款游戏《点兵三国》和《指尖王者》,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运营单位是广州万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多个游戏下载平台显示的开发商则为广州粤辰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被撤销版号的网页游戏《浴血战魂》的运营商为上海索乐互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乐互娱”),该公司官网于9月25日发布了停止运营《浴血战魂》的公告函,要求任何公司不得再运营该游戏,应立即下架。
对此,索乐互娱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浴血战魂》违规属实。此前公司曾将游戏授权给其他公司运营,但其他公司此后是否再次授权别家企业无法知晓,因此才发布公告要求有推广这款游戏的网站尽快撤销。
根据《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第7条,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变更游戏出版服务单位、游戏名称或主要运营机构,应提交有关变更材料,经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理变更手续。
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柯立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如果是游戏联运则不需要办理变更,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市场化行为。但若是表面上签署联运合同,实质上把运营管理的主导权全部给了代运营方,则是一种规避手段。
“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版号*主要的要求有出版单位需具备资质,运营机构具备资质(ICP证)、游戏作品内容合规及游戏符合未成年人保护要求。”诺诚游戏法创始人朱俊超分析,这些游戏被撤销版号,可能是由于出版单位或运营机构资质丧失、游戏作品内容变动不合规或未做到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等,此外违法版号买卖也可能是版号撤销的原因,这本质上也是由于作品变动但未进行重新申请版号。
根据Newzoo以及SensorTower数据预测,2020年全球游戏App市场规模约772亿美元。其中,中国以26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继续领先全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三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仅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游戏企业超过2.2万家,平均每天新增122家。国内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总收入中,移动游戏占比为75.04%,远超其他各类游戏。
如此庞大的市场中,一些游戏为了获得游戏版号,从而实现游戏的正规运营,不惜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游戏版号,如新游戏套用旧款游戏的版号、游戏版号买卖、公司之间的游戏版号转让等。
与之对应的游戏版号买卖的中介也应运而生,某知名生活服务平台上便有中介公司声称可以提供购买版号的服务。
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出需要塔防类及棋牌休闲类游戏版号的诉求,上述公司的李经理介绍道:
“目前是有价无市的状态。特别是棋牌类游戏的版号,前段时间监管比较严,已经倒了一批了。
加上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玩游戏,游戏版号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剩下的好货也不多了。”
第一种是直接收购拥有某个游戏版号的“壳公司”,这类公司往往包含五证,即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书)、软件著作权、游戏版号、游戏备案,连公司法人一起变更。
第二种则是签订游戏版号授权协议,分为长期或短期授权。“程序比较简单,不需要收购公司,直接将软件注册的原件签一个授权委托书,签完后基本几个工作日就能办下来。”李经理表示,后期上的游戏名称必须与已获得游戏版号中的游戏名保持一致。
授权游戏版号一两年时间约为10余万,若是永久授权需20万以上,收购“壳公司”的价格则是在这基础上翻倍。
相比塔防类休闲小游戏的版号申请,棋牌类游戏版号近几年申请难度很大,如需购买,多为比较老的游戏版号,若是斗地主、捕鱼类游戏的“壳公司”收购价格甚至高达90至100余万。
“面对庞大的中国游戏市场和乱象频出的现状,审核机制是必要且有效的,事实证明在版号制度收紧后,上述的中国游戏市场状况确实改善明显,但不可否认,仍有一些游戏‘顶风作案’。”
朱骏超认为,无版号、套版号运营,扰乱健康的游戏市场,成为游戏版号审批收紧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与游戏相关的社会事件甚至案件日渐趋多,未成年人沉迷、消费问题频出。10月17日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中,也对网业合规提出诸多要求。除了对内容提出规范外,还规定网络游戏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一位头部游戏企业的产品发行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对于版号审核的具体标准尚未明确,但可以看出监管层对游戏的价值导向十分看重,希望通过控制游戏总量,追求精品化的游戏。
从这一层面来说,严格的审批制度保证了游戏的合规性,对于玩家而言,低端劣质游戏产品会变少甚至绝迹,可玩的游戏质量更高,不合规游戏带来的负面社会事件也将会更少。
自2016年7月相关部门将手游纳入版号审批范围之后,游戏版号成为游戏正式发布的通行证。如若没有游戏版号,新游戏只能进行测试,但无法开启充值端口,进行商业变现。
“目前的中国游戏市场而言,游戏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游戏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版号的常规审核下发时间为大约60-100个工作日,如果加上游戏修改时间,不少游戏需要半年的时间来申请版号,部分游戏公司未等版号下发已经倒闭。”
以腾讯出品的手游《和平精英》为例,朱骏超介绍,其前身《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由于版号审批暂停,始终以测试状态运营,玩家不可付费充值的状态从2018年2月持续至2019年5月,*终拥有版号的《和平精英》上线取代了《刺激战场》。
这意味着,一年多的时间内,一款流量超群的游戏没有玩家“氪金”选项,仅能依靠广告流量变现。
于腾讯这般体量的大企业而言,尚且能承担高额成本,但不少在国外爆火的游戏来自于小型独立工作室,甚至是个人开发者,这些游戏开发者有创意和技术,却可能没有能力撑过等待游戏版号的审批期。
“目前游戏行业的收入、版权和版号都有逐渐集中的趋势。可以对版号进行相应的分组,增加中小公司单独组别,确保部分中小游戏公司、创业公司也能分配到版号。”柯立坤表示,尽管中小游戏公司因为成本的原因,无法创作成本高昂、工业性很强的产品,但游戏产业既是工业化的,也是带有创作属性的,鼓励这些中小游戏公司申请版号,可以增强游戏文化的多元化,也避免了游戏产业利益过度集中于少数公司。
针对游戏版号的审批标准与审批时限,也被业内人士建议可以明确具体内容对外公开。
“大部分游戏公司申请的游戏至少要修改1-2次才能通过审核,导致版号过审时间大大延长。官方应将游戏审批的各项标准明确具体化并对外公布,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实时进行调整,减少因信息不透明而导致的多次修改。”
朱骏超表示,公开审批时限,可以让游戏公司对版号过审时间有一定心理预期,提前做好后续游戏发行准备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游戏行业,而且创业的群体也有很多会选择这个行业。如果你的游戏想要上线盈利,那么首先就必须办理一系列的相关资质,其中游戏版号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如今,社会上也出现一系列的服务商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办理的话首先要了解流程、需要哪些材料等等。今天游企帮就为大家拿出压箱底的干货,实实在在的干货!
游戏版号是游戏版权号的简称。又叫做“版署版号”。新闻出版总署对所有的项目要有一个前置审批的过程。办理游戏版号之前一定要拿到ICP经营许可证。新闻出版总署对所有的项目要有一个前置审批的过程。游戏取得前置审批后,就得到“版署版号”,没有拿到“游戏版号”的游戏,是不可以上线运营收费的。
1.游戏公司把版号申请材料提交给代理公司(申请版号的游戏包)2.由代理公司提交给各地方出版社初步审核游戏包,3.地方出版社通过后提交省局,4.省局审核通过后,提交通过后的版号申请到版署(中宣部)审核,5.版署收到版号申请提交后,会给申请版号的公司反馈:回执单。6.等待游戏产品的进一步修改或者下发。
1.申请公司执照副本2.申请版号对应的软件著作权3.申请公司icp许可证4.申请版号游戏包5.游戏介绍,视频,脚本6.各类承诺书(如申报版本和上线版本承诺书、安卓和苹果版本一致承诺书、防沉迷配置声明、防沉迷接入承诺书)、7.名称说明(不同游戏文件声明)
1.避免后期法律纠纷,保护游戏作品和公司的知识产权游戏版号是对游戏名称的保护。著作权证书保护的是游戏的代码,名字登记是可以重复的;而游戏备案登记的作品名称是根据著作权证书的名称(可以是简称)来的,是不允许重复的。2.直面市场监管随着游戏市场的火热,国家对游戏的审核监管力度正在逐步加大(手游也不例外),游戏版号也是其中审查的重点。不具备游戏版号面临强制下线的可能,下线意味着损失信誉、用户丢失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有朝一日可能会全面监管起来3.与某些单位合作的必须文件游戏版号引起了很多单位的重视,已成为与一些发行公司和代理公司进行合作的必要文件。如今各种各样的游戏现在研发的越来越多,但是有许多类似的游戏,在网页上一搜某一款游戏,就会跳出一堆类似的游戏,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一不留神就成了抄袭。而申请办理游戏版号就是为了保护游戏的权益不受到侵害,防止游戏被抄袭等。所以申请游戏版号是为了保护游戏的权益不受到侵害。游戏版号是为了保护游戏而要申请的。
好了,以上就是“游企帮”为大家整理的游戏版号办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AIGC和ChatGPT,无疑是*近*热门的话题。不少游戏企业布局了这条赛道,比如近期股价飙升的昆仑万维集团(以下简称“昆仑万维”)。
据财联社消息,今年2月9日,昆仑万维宣布将与奇点智源合作,于今年内发布中国版类ChatGPT代码开源。或许有人会问一家游戏公司进军AIGC圈,就不怕玩崩吗?
翻开昆仑万维的商业布局大图就会发现,在2020年这家集团就已开始着力AIGC技术发展,推出了相关品牌“昆仑天工”。除此之外有媒体报道,近日昆仑万维在互动平台表示,旗下元宇宙平台Opera未来将会接入ChatGPT功能。可以说,从种种方面我们都能够感觉到AIGC对昆仑万维的未来布局影响很深。那么,游戏是否会成为这家集团AIGC技术应用的下一个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来了解昆仑万维的商业版图构成和旗下游戏内容所涉及的各大业务板块的现状以及*新动态。
昆仑万维在*新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中披露,公司预计2022年经营性净利润约为8.4亿至10.9亿元,同比增长约为92%至149%,2022年归母经营性净利润约为7亿至9.1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28%至197%。整体看,其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四大板块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那么报告中指出的,昆仑万维四大核心业务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昆仑万维现拥有五大品牌:ArkGames(乐游方舟)、闲徕互娱、Opera、StarX、昆仑资本。这些品牌对应的是昆仑万维的四大核心业务:
昆仑资本——集团对外投资布局 (官网显示其投资范围主要是在硬科技、生物医药、企业服务、消费互联网等领域,本文不做详细分析)
Ark Games:代理发行5款手游,自研《圣境之塔》已获版号字节独家代理运营
根据七麦观察,在国内iOS平台Ark Games现有发行并正在运营的手游共计5款,分别为由Supercell研发的《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荒野乱斗》、《部落冲突》和《海岛奇兵》,以及火谷网络的《武侠Q传》。其中,人气*高的手游是《部落冲突》,目前它已进入iOS游戏畅销榜TOP59。昆仑万维与KlabGames联合开发的手游《境・界-魂之觉醒:死神》仅上架了安卓平台。
新游储备方面,Ark Games自研产品《圣境之塔》已在国内获得版号,并且昆仑万维早在2021年就与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巨量引擎签订了《独家代理运营协议》,其他新游如《月下诱惑》、《战龙传说》等,我们暂时还未从国家版权总局网站发现其获得版号的相关信息。
观察闲徕互娱的官网发现,闲徕互娱目前发行的休闲手游以麻将、斗地主等产品为主,比如:《闲来斗地主》、《熊猫四川麻将》、《闲来广东麻将》等。在众多的棋牌、麻将类手游里,《闲来斗地主》在iOS平台的人气表现*为突出,七麦数据显示,《闲来斗地主》近一周在iOS桌面游戏类畅销榜稳定在TOP59至TOP77之间。另外,根据昆仑万维对外信息透露,闲徕互娱在2022年已进军海外市场,相关业务正在稳步推进中。
海外元宇宙布局:通过游戏切入元宇宙,Opera GX月活跃用户已超2000万
Opera是昆仑万维全资子公司香港万维在2021年收购的控股子公司,香港万维持Opera53.88%股权。昆仑万维控股Opera不仅意味着公司业绩大幅度提升,也同时意味着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元宇宙布局的开始。
同样也是2021年,Opera通过游戏切入元宇宙:推出游戏浏览器OperaGX、游戏创作工具GameMaker、游戏社区GX.Games,这三者结合搭建的游戏生态闭环和元宇宙生态。
如今,Opera进行的元宇宙打造在海外的表现如何呢?根据昆仑万维《2022年三季报》相关内容显示,报告期内,Opera的元宇宙业务月活跃用户超过1,900万,单季总收入超过1,400万美元。GX.Games游戏社区已上线款。近期昆仑万维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提及,Opera业绩正在高速增长,其中,Opera GX的月活跃用户已超过2000万。
在海外,海外娱乐平台StarX的发展也不容忽视,StarX的运营离不开AIGC技术的长期支持。
2021年, StarX成立StarX MusicXLab音乐实验室,基于Star Maker的深厚积累和庞大曲库,StarX MusicX Lab的AI作曲实现规模化音乐创作,目前已发行了近20首AI歌曲。现在MusicX Lab音乐实验室还与音乐、时尚、娱乐、汽车、游戏、教育等不同行业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变现能力表现越来越突出。
可以说,AIGC技术的应用是StarX平台的特色卖点,《2022年度业绩预告》也提到昆仑天工AIGC全系列算法与模型将赋能StarX的内容供给。“昆仑天工”也许就是昆仑万维正在发展的新核心业务。
2022年12月15日,昆仑万维在北京举行AIGC技术发布会,正式推出昆仑天工AIGC全系列算法与模型,同时宣布模型开源。公开信息显示,昆仑天工现包含图像AI、音乐AI、文本AI、编程AI四部分,覆盖图像、音乐、文本、编程的内容生成能力。由昆仑天工AI算法生成的内容与人工制作有哪些区别?
从AIGC技术发布会上分享的昆仑天工生成的五言诗作品能够发现,如果不说这是AI作品,也许大家都会以为是某个才华的人自己写的。当AI技术变得成熟起来后,昆仑天工的未来发展计划就该提上日程了。据当时发布会消息,在未来昆仑天工将在昆仑万维内部发展多元业务的“神经系统”。另外,昆仑天工还将在全球推出定制化的AI内容生成相关。
换句话说,昆仑天工将先从昆仑万维内部开始进行发展渗透,逐步变成内部多领域共同使用的核心功能。不久之后,昆仑天工将对昆仑万维所涉及的四大核心业务板块都产生深远影响。而目前昆仑天工已经开始第一步“内部渗透”,就是上文所提及的:昆仑天工AIGC全系列算法与模型将赋能StarX的内容供给。
昆仑万维的游戏相关商业版图已经大致介绍完毕,昆仑万维为了让这些核心业务形成良性发展,还做了许多的投资和整合。在天眼查平台上,我们发现昆仑万维已拥有298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26家公司的100%的控股权。
根据天眼查信息我们做了一次不完全统计,昆仑万维目前共拥有298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其中,北京乐游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游戏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26家公司为100%控股。目前,26家公司中4家已经注销。在昆仑万维100%控股的产业里,多为游戏相关公司。
细看昆仑万维的游戏商业版图,你会发现昆仑万维发光点似乎在海外。正如集团官网介绍的那样,昆仑万维现在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出海企业。尤其在近两年中,随着ArkGames推出的手游在海外开测、Opera元宇宙平台备受海外玩家关注,昆仑万维出海的野心也越来越大,这在近日有关ChatGPT的新闻动态内容中也可以发现,海外元宇宙平台Opera未来将会接入ChatGPT功能。
这应该是2018年*成功的独立游戏之一了,根据当时的报道,游戏上架steam就位居国内销售榜第2位,仅仅3个月就有50万下载量和1500万销售额的好成绩。
当时有许多主播都玩过《中国式家长》,游戏想要表达的部分现实主义的话题也曾引发过一定的讨论。但是这款游戏现在已经在国区下架了,曾经承诺上架的手游版,如今过了5年也没有下文。有说法是国区下架就是为了方便获得版号,但也只是传言,不知道真实情况。
本周情人节那天,不少媒体报道了“《中国式家长》的精神续作《中国式相亲2》”要公布的消息,只见游戏上架了steam,并放出了一些宣传图片。
只见当晚,《中国式家长》的开发商“墨鱼玩工作室”发表了一个声明,撇开和《中国式相亲2》的关系,并表示《相亲2》的制作人杨葛一郎已经离开团队很久。墨鱼玩表示,杨葛一郎是前主美,涉嫌职务侵占和阻挠手游版号申请,会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五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使得当初的合作伙伴,如今居然反目成仇?这让手谈姬产生不解,并决定找一找答案。
手谈姬看到,《中国式相亲2》在去年五月就已经公布过初期版本,游戏依旧是综合类型的模拟玩法,并且不乏一些有趣的对话和选择支,尽管画风上还是显得小成本,但依旧是颇为有趣的游戏。
而游戏则在2022年年末表示要进行一番“重做”,对游戏进行更加精细的改进,至于是找到投资了还是真的有更高追求就不知道了,但提升游戏质量总归是好事。
至于为什么叫《中国式相亲2》,手谈姬了解到是因为就有档相亲节目就是这个名字,制作者自称是为了避免侵权,且与综艺做出区别所以叫2了,游戏并不是谁的续作。
从《中国式相亲2》释放出的宣传能看出,杨葛一郎确实是该游戏的制作人,那么他是否是《中国式家长》的制作人呢?这点其实可以在当初的采访中看到。
2018年,杨葛一郎就代表过《中国式家长》接受过不少媒体的采访,从中能了解到,一开始墨鱼玩游戏只有两个人,另一位开发者名叫刘祯浩,负责程序部分。游戏在杨葛一郎家中进行研发,而在游戏发布后墨鱼玩的团队扩展到4个人,团队也才搬到了公共的办公空间中。
从当时的情况看,接受采访的多是杨葛一郎,而游戏背后的推手则是有WeGame平台和发行商椰岛游戏的帮助。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2018年后国产游戏进入了版号暂停的时期,其他游戏宣传的停滞,也无疑给当时的《中国式家长》《太吾绘卷》等游戏多出了更多的宣传曝光机会。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现实主义”的作品也或多或少有想学样在steam上出现,比如《退休模拟器》《大多数》等,但没有了“天时”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优势,玩家们就会更多注重游戏的内容和表达本身,《大多数》就在游戏上架不久后被大量差评。另一方面,玩家们对游戏的包容度也不再像2018年那样,这点在《太吾绘卷》的评价中也能看出。
回到《中国式相亲2》,既然杨葛一郎确实参与了《中国式家长》的制作,那么手谈姬觉得游戏媒体们借《家长》来报道《相亲2》也是合乎情理的。手谈姬看到,媒体游戏葡萄在2019年曾经报道说《中国式家长》出现过转让著作权的风波,当时是有小道消息说,杨葛一郎和刘祯浩存在着纠纷,但这个说法被杨葛一郎否定了。
而我们回看现在墨鱼玩工作室微博的联系方式,从微博的联系方式大致能推测目前微博的运营人员为刘祯浩。
但是在企业查询网站上,墨鱼玩科技仍是两人各自占股50%的状态,杨葛一郎仍为企业法人。
或许目前,杨葛一郎没有就此表态,是想要变现一种专心开发下一款游戏的工作态度,而在墨鱼玩微博账号的下方,更多是在询问《中国式家长》到底什么时候出手游版。《中国式家长》手游版早就已经在国外上线了。
其实,共同创业的伙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矛盾也是相当常见的事情,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就是类似的结局,在游戏行业中也有相当多类似的故事。姬觉得知道了有矛盾也就够了,不必再往下深究了。
一个游戏公司想要长期发展,或许只占“天时”是远远不够的,诸葛亮晚期的故事告诉我们,处理好“内政”的事务也很重要。前些天有人给姬留言说,靠谱的公司合伙人是有多么重要,手谈姬深以为然。
下一篇 游戏版号制度真的适合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