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7-8662-865
根据伽马数据,中国移动游戏市场10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85.48亿元,环比增长 15.96%,再次创下年内新高。收入实现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十一”黄金周期间,游戏用户在线时长增加带动游戏收入随之增加。目前,游戏行业整体依旧延续着疫情后的高景气。
在游戏市场细分领域,休闲游戏这一分支也在茁壮成长。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20年10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10月份有67个游戏版号审批通过,其中有32款游戏为休闲益智类。
国内休闲游戏市场中,在线棋牌游戏行业市场规模较为受关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线棋牌游戏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预计2023年在线棋牌游戏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6亿元。
棋牌游戏市场规模的一再扩展,使得近几年棋牌游戏企业扎堆冲击港股上市,2018年的指尖跃动,2019年的禅游科技、家乡互动,2020年的中至科技。
在版号风口紧缩的背景下,棋牌游戏厂商为自救,更多的是将研发精力投入已获得版号的老产品上。一方面,棋牌游戏公司实行以旧换新,将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游戏玩法,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另一方面,以老用户带动新用户,通过旗下游戏产品推行品牌赛事,吸引新老用户参与,增强用户粘性。
自从游戏版号限制之后,一些棋牌游戏的研发团队对产品的研发是慎之又慎。版号来之不易,产品输出更加趋向精准化,其游戏产品版本更新的频率也随之加快。
棋牌游戏行业是国内休闲游戏市场中用户数量较为惊人的行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棋牌游戏用户数量预期将由2019年的4.5亿人增至2023年的6.4亿人。棋牌企业要占领市场,留住用户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鼓励玩家完成指定任务,从而获得游戏内的道具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将玩家留在游戏中,增加用户的游戏时长。一方面,通过游戏可玩性留住潜在用户,增强玩家的游戏体验,比如地方棋牌游戏的研发极大程度的贴合当地玩法,游戏的流畅度、画面的精美、人物设计等都会影响玩家游戏体验。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休闲游戏APP行业专项调查及趋势报告》,2019年中国休闲游戏用户下载游戏的原因中,身边朋友推荐后下载的占比达到53.9%。这从侧面反映,以老带新是游戏推广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些企业就通过比赛,在增强老用户粘性的同时,通过玩家之间相互的传递,吸引新用户参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游戏版号是目前游戏公司特别纠结的一个问题,随着游戏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版号审核机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目前国内一款游戏想要上线运营,就需要软著以及游戏版号,公司资质方面还需要文网文以及ICP证书。
软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ICP(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相对是比较好申请的(一些地方ICP申请难度也不小,比如广州)。而版号,一直属于非常麻烦的东西。
版号问题,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归根结底在于严重增加了开发的成本。这里说的成本并不仅仅在于金钱上,更在于其他方面。
首先要说的,还是金钱成本。以手游戏游为例,网络游戏的版号申请,不是把游戏安装包提交上去就行的,是需要提交的游戏说明文档(每个功能都要配图说明),游戏脚本(每个脚本都要配上对应图标),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的账号,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东西。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请代理代办的成本,因为大部分游戏公司是没有“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的,而版号申请必须要有这个资质的。
金钱成本之外,是时间成本。一个版号申请的周期非常长,少则4个多月,多则一年。而一款游戏的开发周期,有时候可能也就只有几个月而已,通常一款题材的热度,可能也就一年功夫。
开发好了,版号还没下来,怎么办?只能等了。在2018到2019年,版号长时间停发。在这段时间里,一些公司因为政策原因未拿到版号,一旦断了资金流,那就是只有倒闭一途。或者这些企业运气不错,资金足够撑到下半年版号重新发放,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游戏题材过时的命运。
所谓沟通成本,一是审核通过的标准不一,可能上个游戏这么做没问题,下个游戏这么做就会被打回来,而这种修改,有的可能只是小小的改动,而有的可能是系统上的伤筋动骨的大换血。
第二点,版号不是谁都可以申请的。游戏版号带了一个版字,也意味着,只有拥有出版资质的企业才能申请,所以如果看各个游戏的版号申请记录,你会发现有两个单位:分别是著作权人以及出版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开发好了一款游戏,他必须找一个出版单位帮助申请版号,单纯靠公司是不可能申请成功的。因为自己不知道版署的审核要点,多次提交的游戏被打回会大大增加游戏下证的周期,所以大多数公司或者团队还是倾向于找专业的游戏出版代理进行审核申报,争取一次过。
因为这些原因,*终使得版号的申请变得专业化,这些出版单位他们对于申请流程很熟悉,熟悉内部审批要点,知道如何快速申请。而他们给出的服务也是基于如何降低上面所说的成本的。
比如说,他们拿到游戏后会预审,并给出相应的修改方案,虽然代理确实会有效的降低申请成本,但这种降低实际上是被政策人为的抬高了成本。
2013年左右中国游戏行业进入爆发期,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乃至电脑办公的普及,与之对应的,便是手游以及页游两种游戏。这两种游戏*为典型的特点,在业内一般会用一个专业术语来形容:碎片时间。
其实所谓的碎片时间,就是他们在忙里偷闲玩游戏,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在上班以及上学的时候开小差玩游戏。
*典型的例子便是微端页游玩法大多以挂机为主,并且还有一个功能叫做“老板键”,所谓老板键就是老板来了按的键。为什么老板来了要按呢?防止老板发现他在玩游戏呗。所以这个键的功能就是直接把游戏隐藏,除非你再按一下老板键,或者打开任务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游戏进程,不然这个在后台运行的游戏,是找不到它的。
说这么多,并不是在指责页游和手游在影响工作,只是在传达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那之后占玩家群体大多数的手游和页游用户,他们和之前的PC游戏玩家,不是同一批人。而很多知乎用户诟病的也都是这一类的游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游戏是主流。
同时那时候的游戏行业确实不规范,很多平台没有版号也可以上线,而某些几个人的小团队也有希望做一个爆款出来。
也在这时,版号的申请提上了日程,首先是要求所有国内平台的游戏,都要有版号。这是第一步。
但这一步还留个口子,就是steam,作为重度pc玩家的口子,因为这是国外的平台,所以他们不要版号也可以上线。
同时版号申请的政策更集中在游戏的内容上,比如游戏的文案是否含有不良因素,游戏的画面是否有不和谐的内容。对于那些没有啥文案以及故事背景的游戏,版号还是很容易申请的。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很有问题。那就是很多公司都去做所谓的没有文案的“小游戏”去了,而*赚钱的小游戏是什么?棋牌。
那么为啥棋牌游戏会这么受欢迎?因为:赌博。无论是捕鱼游戏还是麻将还是斗地主、德州等扑克,大部分都是可以近似看做赌博。
有些比较直接的,能充钱买金币,赢了钱还能提现,这是明着开赌场,直接会被抓的。有的委婉一些,卖房卡,一张房卡一块钱,能让几个亲友玩三局(数字是我乱编的),这种*多相当于容易被玩家利用作为赌具,处于违法的边缘。
还有,就是组织比赛,报名要花钻石(人民币购买),有名次的话有话费或者实物奖励。
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家终于把版号给停了。并且重点整顿棋牌类的游戏,可以看到,2019年下半年开始重新发放版号的时候,没有一个传统的棋牌在名单上。
而这一系列的折腾下来,确实比较有效的整顿了行业不规范的问题。但是,误伤也是很大了。其中那些玩家心目中想做好游戏的独立游戏团队,是误伤*大的。
2020年,steam中国已经提上日程了,appstore的中国区,也已经必须要版号才能上了,taptap之类的,没有版号的话也只能以测试的名义上游戏了(测试阶段,没有版号不能充值,所以只能靠广告收益)。
可以看到政策对于游戏的监管在一步步收紧,所以想在国内运营游戏版号必定是绕不过的一道坎,有条件的大公司都在积极的申报版号,而另一些公司由于游戏种类或者玩法问题无法获得版号只能选择出海。
以上便是本人在游戏行业中所知道的一些关于版号的情况,有一些是亲身经历,有一些是行业内一些从业者的经历。整理了发出来,也算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更丰富的角度吧。
2021年抓住抖音直播买量的风口,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业绩单,营收以98.5%的高速增长率飙升来到了14亿元,比2019年赴港上市还要风光。前段时间发布的半年报又透露了一个信息——「我们有86个游戏版号,根据目前发展策略及资源分配,46款拥有版号的游戏尚未投入运营」,着实让人大为吃惊。
根据禅游科技2022年中期财报透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6月30日,禅游科技共有86个版号:55个为棋牌游戏,31个为休闲游戏。有46款拥有版号的游戏尚未投入运营。
游戏新知根据国家版署网站等多方面数据,收集到了禅游科技及其子公司名下的80条版号信息,其中可确认44款有或曾有上线信息,余下的为尚未运营或找不到相关信息的游戏。
根据禅游科技近几年财报等相关文件的信息,早在2019年3月申请IPO(即首次公开募股)时,禅游科技的招股书就提到公司彼时累计有57个游戏版号。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累计获得61个版号。2020年是收获版号较多的一年,拿到11个版号,均为休闲游戏,版号总数也来到了72个。
2021年的财报称「本集团于2021年上半年获得四个新游戏版号。于2021年6月30日,我们有78个游戏版号」。2021年底时版号数量累计达到86款,当年财报透露有36款拥有版号的游戏尚未投入运营。到了2022年上半年版号总数没有变化,而财报则称尚未投入运营的拥有版号的游戏来到了46款。
在表格中可以看到,在禅游科技起家的棋牌游戏之外,休闲游戏的版号也占了不小的比例,却多数都未投入运营。根据游戏名称来大致估算,约有32款为休闲或超休闲游戏,占总体的40%;其中有22款尚未运营,约占休闲游戏数量的69%。
而在已投入运营的休闲游戏中,也有7款已下架或停止运营,目前只有3款休闲游戏仍然在线运营。似乎在进行了大量的版号储备之后,禅游科技又缩减了休闲游戏的研运计划。这种变化可能要追溯到棋牌行业遇冷时期。
自棋牌行业受到监管以来,许多棋牌公司在维持老业务的同时,开始把目光投向休闲游戏。一来棋牌游戏本身归属于中度休闲游戏,研发技术门槛没有那么高,团队转做休闲游戏不需要大规模换血,二来休闲游戏版号的过审数量总体还是比较高的。
禅游科技早前就做过休闲游戏,棋牌业务有所停滞时也曾加大对休闲游戏的投入。其在2019年推出了26款全新游戏,只有一款是棋类游戏,其余25款均是休闲游戏。2020年它发布了港股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表示未来加强研发休闲游戏,尤其是超休闲游戏,发掘中国及海外休闲游戏市场机遇,继续拓展收入来源;这一年它推出了18款新游戏,其中16款为休闲游戏。
休闲游戏贡献的营收也的确有了提升。财报显示,2019年除去棋牌游戏的其他游戏(大部分为休闲游戏)收入增长超两倍达到1.5亿元。2020年这个数据进一步上升达到1.87亿元,原因是该年推出的大部分游戏为超休闲游戏,不含内购,盈利方式主要为激励性视频广告;通过与字节跳动、腾讯系和快手等广告平台合作,广告收入获得显著增长,从2019年的3.07亿元同比上涨了65.5%来到4.86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2.21亿元,同比增长了37.7%。
比较尴尬的是,在禅游科技的营收结构中,休闲游戏的占比远低于棋牌游戏,巅峰时期仅占公司营收的25%,甚至财报里也只是用寥寥数语提到一款休闲游戏的表现还算可以——消除类游戏《指尖消星星》,于2019年12月于中国iOS免费下载游戏中位列头十名,并在2019年12月11日荣登榜首。
早在2019年的财报中就提到过休闲游戏出海的计划,2020年再次强调的同时表示在研三款针对海外市场的中度休闲游戏,预计2021年Q2推出。但在之后就鲜少介绍这方面的进展。而2019年~2022年H1的财报都显示,集团全部收入均于中国市场产生。这也就意味着其在海外休闲市场的探索上几乎颗粒无收。
休闲游戏业务整体不及预期,反倒是棋牌业务2021年搭上直播顺风车之后扶摇直上,导致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大了。于是禅游科技大幅缩减休闲业务,2021年下架了15款游戏,主要为休闲游戏和第三方游戏,转而在棋牌游戏的产品创新方面作出大量投入,倒也在情理之中。
此前游戏新知曾介绍过直播买量的玩法。它可看作是游戏直播和买量的结合,通常指在抖音直播间挂载「小风车」或「小手柄」组件(如图),引导观众点击组件下载APP,使其转化为游戏的下载、活跃和付费用户。
禅游科技旗下《指尖四川麻将》和《禅游斗地主》在抖音进行大规模直播。类似电商带货的「陪玩」属性与受众广且观赏性强的棋牌赛事相结合,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极大地提高了直播间用户的粘性和付费意愿。
DataEye显示,两款棋牌游戏累计直播场数分别为21.4w和12.8w次,合作主播数量均超过一万,其中有大量以「禅游-」开头为账号名的主播,例如账号名为「禅游昊阳《破产 歌王》」的主播粉丝数为136万,是抖音热门棋牌主播之一,几乎保持着日播1~3场的频率,*高在线人次可达到数万人。
据一家MCN机构透露,类似这样的头部主播每个月能做到上百万的流水,主播单是这项每月就能拿到不低于10万元的提成。而数个这种头部主播就能创造千万级流水,也就是说几位头部或者顶流主播的实力并不亚于一条大渠道。
直播买量吃到的红利体现在财报中也比较直观。数据显示,禅游科技2021年通过销售虚拟物品所得收入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了306.9%,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ARPRU)由2020年的36元大幅增加到88元。2022年上半年发展策略总体不变的情况下,销售虚拟物品的收入上涨了112%来到4.8亿元,ARPPU则为82元。
其中,《指尖四川麻将》是抖音棋牌游戏直播第一名,游戏在去年3月从iOS畅销榜800多名飙升到TOP100并一直维持这个成绩,近三个月更是位居TOP20,也助力公司棋类游戏收入大幅增长——2021年同比暴涨1325%来到了9.18亿元,2022年上半年贡献收入高达4.5亿元,同比上涨186.2%。
《禅游斗地主》是2021年抖音棋牌游戏直播前三名,作为禅游牌类游戏的营收主力,2021年创造了5.18亿元的收入,2022年上半年表现有所下滑,同比下降38.6%来到1.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禅游科技的营收大头是牌类游戏,自从《指尖四川麻将》在抖音的常态化直播取得不错成效后,棋类游戏的收入占比后来者居上,超过了牌类游戏。
在业界看来,46个有版号的游戏储备着实令人眼红,但这对于禅游科技来说似乎并不重要。直播买量的红利尚未褪去,它的2022年大抵又会交出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