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7-8662-865
您想要什么类型的游戏版号?收购还是转让?现在仙侠传奇类的游戏版号,永久授权大概100万元。您发个需求简介,我给您匹配版号的名称。”微信那一头,游戏版号买卖中介商李好积极地向以买家身份询问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着。
今年4月,在暂停发放8个多月后,游戏版号恢复发放。彼时,心动公司(HK02400,股价19.96港元,市值95.89亿港元)CEO黄一孟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句“喜极而泣”说出了无数游戏人的心声,也道出了游戏市场的“版号焦虑”。
作为游戏上市的“身份证”,版号一直是游戏产业各方的关注焦点。一批新版号的审核下发意味着一批新游戏的上市,也意味着游戏公司拿到市场变现的“入场券”。
版号作为一种行政许可,本身是不允许交易贩卖的,但游戏版号变得“稀缺”时,为了让手中游戏能尽快上市变现,不少游戏公司便选择铤而走险私下买卖版号。被交易的游戏版号动辄上百万元,且不同的渠道、类型、名称有着不同的价位。
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采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辗转多方渠道,对话多位从事游戏版号交易的中介商、熟知游戏“套版号”乱象的行业亲历者、资深业内人士、投资者、律师、产业主管部门等,试图揭开“套版号”灰产生意的危险游戏。
“这个现象很多,主管部门近年来也一直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长远来看,市场肯定是向好的,但规范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市场、企业、协会、从业者等多方持续不断努力。”一位接近音数协游戏工委的行业人士向记者强调。
记者在、闲鱼等平台搜索关键字“版号授权”,发现有不少从事版号买卖业务的中介机构信息,不过大多行事谨慎,有的中介商表示“如果不提供公司名称和游戏简介,就没法继续聊了。”
打开李好的微信朋友圈,大多都是“出:仙侠版号授权,可短期,可拆分”“出:游戏版号,微信渠道”等介绍信息。在业内,李好做的游戏版号交易生意,也被称为“套版号”。
作为一种行政许可批文,游戏版号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核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通过私下交易获得版号。但没有版号,游戏就无法在国内正式上线盈利。
并非所有的游戏都能取得版号,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共审核发放4批,累计241个版号,对于国内千亿市场规模的游戏行业而言,游戏版号依旧“供不应求”。
面对极大的市场需求,不少游戏公司便瞄准了“套版号”“版号交易”生意。按照李好介绍,目前市面上“套版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收购版号,分为永久授权和短期授权;另一种是转让,即连带公司和版号一起收购。
进入灰色交易市场的都是哪些游戏版号?“一部分版号来源是原厂商暂时不用,就会考虑授权给别人赚些钱。还有一些是因为公司在版号批下来之前就黄了,所以就会卖出去。”李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收购是当前版号买卖更主流的交易方式。而其价格的高低则主要由游戏的名字、分发渠道(安卓、苹果、抖音、微信等渠道)和类型决定。其中,全渠道的永久授权又称独家授权,价格也相对较高。
“单看全渠道的永久授权,非手游仙剑类的价格在50万元左右、类似《情缘》的手游仙侠传大概60万~65万元、二次元的30万~40万元、休闲类20万元之内,软著(软件著作权)可以变更。”做版号交易8年的中介商张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报价。
为了打消记者疑虑,张丽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有十几个版号,版号材料和授权手续都齐全,只要有游戏包和公司,买完版号后就可以直接上线运营。
虽然“套版号”是违法行为,但一旦步入,冒险者就想“物尽其用”。通常,一款被交易的游戏版号并非只给一款游戏借皮,而是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可以被嵌套多个游戏。“休闲益智类的《镜像空间》价格特别优惠,微信渠道一年五万,就是名字一般。2017年拿到的版号,之前套过别的游戏,其他渠道已经授权出去了。”李好举例。
除了做“套版号”交易的中间商,有的中介公司也为不了解游戏版号申请流程的小公司提供游戏版号代申请业务。任嘉在一家公司做游戏版号代申请工作。据他介绍,当前仙侠类游戏版号的协助申请价格为4.5万元,申请周期在12个月以上。12个月只是受理通过的时间,版号具体的发放时间没办法确定。也有后续加急的服务,可以争取排在前面,但是费用非常高,可能得需要几十万元,操作性不大。
一个多月前,某游戏行业从业者爆料称,其所在的公司3年前花费40万元与中青宝(SZ300052,股价20.45元,总市值53.58亿元)签署了一份名为“游戏授权”实为“游戏版号转让”的协议,游戏名称为《飞吧西游》,事件随之引发热议。
虽然随后中青宝声明称,个别媒体报道《飞吧西游》版号与中青宝相关的内容严重失实,但有关“套版号”的乱象也再度出现于大众视野。
多位资深行业人士、投资人、游戏从业者、中介商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游戏“套版号”现象是游走钢丝多年的擦边球生意。在2018年游戏行业扩张的时期,“买卖版号”“套版号”等灰产曾一度泛滥。
2016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从当年7月1日起,未经其批准的手游产品不得上线运营;对已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的升级作品及新资料片,视为新作品,需重新审批。同时规定,截至当年10月1日还未办理手续的游戏将不得继续运营。
“当时新规在行业引发很大的震动。一方面是因为游戏版号的数量相对固定,而开发者和游戏产品数量非常多,尤其手游迭代非常快;另一方面很多独立的开发者和小公司,完全不懂审批。所以游戏版号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深耕游戏产业多年的赵力告诉记者。
据赵力回忆,2017、2018年不少人靠倒卖版号发家致富,“版号一转手就能赚几十万”,当时业内还有“做游戏的可能没有倒卖版号赚钱”的说法。
事实上,“套版号”的交易大多都在钻游戏授权联合运营的空子。“假装是代理或联运,签一份合同,但实际上就是套皮游戏。游戏名字可能是一样的,但游戏内容完全不一样。”某知名基金管理公司、长期关注游戏产业的资深分析师杨勇坦言。
任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买版号的费用需要一次性付清。双方还需要签一个联合运营的协议,协议里会注明之后游戏的运营收益就都归买方。”
随着2018年以来游戏版号发放持续收紧,以及各项针对游戏行业的监管措施逐步落地,行业愈发规范,“套版号”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收窄,使得游戏版号地下交易价格一度大涨。
据李好观察,2021年仙侠类游戏版号的一年期全渠道授权价格大约在十几万到二十万元之间,到今年,单是微信渠道一年期的授权费就近20万元,所以现在很多游戏版号都开始按单个渠道交易了。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写的“资本总希望有更快、更轻松的赚钱手段”一样,版号交易背后,归根结底绕不开“赚快钱”的诱惑。
“一天赚2万块,我玩过他那个游戏,太拉胯了,居然还有人充钱玩。”李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位买家买下这款游戏版号一年微信渠道的花费仅为15万元。
据杨勇回忆,2017年广州好多小游戏公司都在搞“套版号”,毕竟“快钱赚得爽”。“因游戏买量价格变贵,2020年和2021年做的人相对少一点。今年上半年买量市场好做一些后,又冒出来一些。”
在互联网不断切分受众群的当下,获取用户注意力是所有内容产品的必修课。游戏公司的买量主要就是做广告、营销。例如买量市场的成功代表《贪玩蓝月》,依靠狂轰滥炸的投放以及一句“是兄弟就来砍我”的洗脑广告词,创造单月流水破10亿元的成绩。
在杨勇看来,很多铤而走险“套版号”上线游戏的大多都是小厂商。其赚钱模式就是先通过买量获得一批玩家,然后诱导玩家氪金赚取一波快钱,“能赚多少是多少,整个周期可能就一两个月。”
赵力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了这块灰色地带的玩家多为小公司。他表示,越是大公司越不敢做版号交易,他们可能会用“马甲包”。即同一款游戏,通过更换不同的名字和宣传素材去做推广。用户乍一看是不同的游戏,但点进去发现都一样。这是一种营销策略,不算“套版号”,这种做法蛮多。
“当然如果非要细究大公司有没有参与,可能也有。比如他们把有版号的游戏分流到关联小公司,由小公司来做。”赵力说。
在游戏大厂大走“精品化”内卷道路的当下,“套版号”上线的游戏品质很难称得上有竞争力。但杨勇认为,“套版号”游戏的目标群体本身就主要为三四线城市用户。这类用户不太在乎游戏出品方是谁,就是追求玩得爽。比如在短视频刷到游戏的广告推荐,就玩一玩。
在收割快钱的镰刀挥毕之前,有人被监管网住,也有人栽在了更大的利益链条中。
据赵力观察,当前针对“套版号”的监管主要依赖于企业自律、平台核查和举报机制。其中举报也有不同的类型:玩家举报,目的是拿回充值的钱;竞争对手举报,目的是赢得市场竞争。
“我之前听说一个游戏公司的保安举报他们公司老板‘套版号’,老板就给他封口费。在广州,这一行有人专门靠勒索赚钱。勒索的人是贪得无厌的,但某种程度也在倒逼行业更自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公示的2020年和2021年游戏审批撤销信息中,共有20款游戏因存在违规行为被撤销了版号。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首席公司法律师王光英表示:“游戏‘套版号’是违法的,签订的版号交易协议也是无效的。国家对出售版号、套用版号、以联营为名违法使用版号的行为一直是零容忍,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游戏行业的行政处罚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随着近年来版权保护的提升以及加强管理和遵规自律,整体上是向着好的市场发展。但规范当前游戏市场的版号乱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且这些事情也变得更加复杂,已经不单是版号问题。这就需要多方持续不断地努力,比如未来加强从业者培训教育、加强管理体制、协调机制,从监管部门到协会、企业都要联动起来。”前述接近音数协游戏工委的行业人士表示。
2018年之前,国内游戏行业是“战火纷飞”的疯狂时代,增长迅猛的同时也乱象丛生。2018年开始,监管的大手开始规整游戏行业。当年4月至11月,版号审批暂停。据不完全统计,待版号恢复发放后,月均版号发放数量从700个降至2019年的250个左右,并在此后进一步收缩。
2021年4月到8月,从游戏审批到未成年人保护,相关部门接连发布多项针对游戏的监管措施。同年7月,版号也再度暂停审批。待今年4月再度恢复版号审批后,目前月均通过数量为60个左右。
版号的有限发放也直接导致了游戏行业的自我“换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注销、吊销的游戏公司数量仅为9705家;而2019年,这一数字达到18710家,近乎翻倍。
李旋是某知名游戏公司总监,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款游戏的开发是个充满互动的过程。从研发、内测、公测等各个环节都要接受用户的真实反馈,*终才能正式发布。如果版号审批是不确定的,游戏公司就无法规划工作进程,就像农耕不知道什么时候播种和收割。公司成了蒙着眼睛走路,谁都知道蒙眼走路很危险,更何况是在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中。
李旋也知道版号地下交易的存在,不过,他认为,“套版号”的游戏很容易分辨。另外,这种行为就是纯粹的铤而走险,不可能形成趋势。但一些游戏企业在明知不可为的前提下还要冒险,除了追逐利益,有的也是因为等不到版号,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倒在黎明前”的例子并不罕见。在今年6月发放的游戏版号名单中,《智力弹球》的运营公司深圳市千智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今年3月7日注销;同批获得版号的《剑与魔龙》的运营单位武汉二十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官网则变为了专注于房租租赁、兼职招聘的跳蚤网站。
对于市场规模超两千亿元、大小公司林立、生态复杂的国内游戏行业而言,版号审批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游戏内容精品化,从而规范行业。
作为某知名游戏公司业务负责人,汪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只有*头部10%~20%的内容能做到叫好又叫座。通过监管政策提高准入门槛,可以淘汰一批粗制滥造的游戏和运营能力差的公司,不是所有游戏公司都有打造精品化游戏的能力和资源。
游戏版号的存在,关系游戏产品能否参与市场竞争。在版号受限、中小公司冒险“套版号”的当下,以腾讯(HK00700,股价311.6港元,总市值3.0万亿港元)、网易(HK09999,股价136.7港元,总市值4489.2亿港元)为代表的头部游戏企业也被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不过,在汪望看来,游戏行业跟互联网行业思路不一样,互联网是通过算法把对手卷死,但游戏作为内容行业,有诸多不确定性,不是一个靠卷就能赢的行业。就像游戏研发,它本就不是算法驱动的环节,它是一个更重人才规模的行业,所以即使是互联网巨头下场做游戏,他们所谓的竞争优势也不一定适用。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好、张丽、任嘉、杨勇、赵力、李旋、汪望均为化名)
在长达两个月的采访中,记者虽惊讶于版号交易灰色链条的持续性和丰富性,但同时也看到了游戏产业发展中经历的阵痛,和不断向好的趋势。
今年4月,中国游戏版号恢复发放,累计发放241个版号;7月,商务部等27个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聚焦推动文化传媒、网络游戏、动漫、创意设计等领域发展,开展优化审批流程改革试点,扩大网络游戏审核试点等”。
当下,对于千亿规模的游戏市场而言,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要健康发展,除了提高准入、准出门槛,各环节的规范化、市场化、协作化也同样重要。正如众多从业者所言,版号交易灰色链条背后,并不单是版号本身的问题,而是事关整个行业每一环、每一人的共同命运。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您当前的位置:上海企业网上海商务服务上海公司注册服务上海公司转让转让带游戏版号游戏公司的步骤时间
转让游戏公司一般来说所需关注下企业的运营情况,考察明了企业的经营现象,是不是留存债务问题点。对企业承接方来说的,因为债务是伴随企业转让而出现更新的。由此因此,在购买1家企业之前,我们的承接方必要带财务审计这家企业的资产现象,顾虑核实你所要购买的企业是不是留存债权债务问题点,保证企业的财务情况透明干净我企业现有游戏公司转让资源,拥有游戏版号,倘若您现在所需1家游戏公司来运营建议电话沟通下。
游戏版号就是游戏上市登记,是游戏登记的一类。游戏版号是游戏上市运营前所需代理好的,游戏版号问题点依然是干扰着游戏行业类型的一大“疑难杂症”,但倘若收购1家现成的游戏公司就轻快多了。
主要经营:公司注册、代理记账、许可证代办、各类许可证代办公司收购与转让、验资报告代办、出具审计报告、
上海随枫商务咨询事务所是经工商局审批认证的专业从事工商注册、股权转让、资质审批等代理服务机构。公司致力打造一个优质的工商服务平台,为全国创业投资者提供专业且高效的企业代理服务。公司核心团队是由数十名资 ...
游戏版号是目前游戏公司特别纠结的一个问题,随着游戏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版号审核机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目前国内一款游戏想要上线运营,就需要软著以及游戏版号,公司资质方面还需要文网文以及ICP证书。
软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ICP(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相对是比较好申请的(一些地方ICP申请难度也不小,比如广州)。而版号,一直属于非常麻烦的东西。
版号问题,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归根结底在于严重增加了开发的成本。这里说的成本并不仅仅在于金钱上,更在于其他方面。
首先要说的,还是金钱成本。以手游戏游为例,网络游戏的版号申请,不是把游戏安装包提交上去就行的,是需要提交的游戏说明文档(每个功能都要配图说明),游戏脚本(每个脚本都要配上对应图标),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的账号,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东西。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请代理代办的成本,因为大部分游戏公司是没有“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的,而版号申请必须要有这个资质的。
金钱成本之外,是时间成本。一个版号申请的周期非常长,少则4个多月,多则一年。而一款游戏的开发周期,有时候可能也就只有几个月而已,通常一款题材的热度,可能也就一年功夫。
开发好了,版号还没下来,怎么办?只能等了。在2018到2019年,版号长时间停发。在这段时间里,一些公司因为政策原因未拿到版号,一旦断了资金流,那就是只有倒闭一途。或者这些企业运气不错,资金足够撑到下半年版号重新发放,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游戏题材过时的命运。
所谓沟通成本,一是审核通过的标准不一,可能上个游戏这么做没问题,下个游戏这么做就会被打回来,而这种修改,有的可能只是小小的改动,而有的可能是系统上的伤筋动骨的大换血。
第二点,版号不是谁都可以申请的。游戏版号带了一个版字,也意味着,只有拥有出版资质的企业才能申请,所以如果看各个游戏的版号申请记录,你会发现有两个单位:分别是著作权人以及出版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开发好了一款游戏,他必须找一个出版单位帮助申请版号,单纯靠公司是不可能申请成功的。因为自己不知道版署的审核要点,多次提交的游戏被打回会大大增加游戏下证的周期,所以大多数公司或者团队还是倾向于找专业的游戏出版代理进行审核申报,争取一次过。
因为这些原因,*终使得版号的申请变得专业化,这些出版单位他们对于申请流程很熟悉,熟悉内部审批要点,知道如何快速申请。而他们给出的服务也是基于如何降低上面所说的成本的。
比如说,他们拿到游戏后会预审,并给出相应的修改方案,虽然代理确实会有效的降低申请成本,但这种降低实际上是被政策人为的抬高了成本。
2013年左右中国游戏行业进入爆发期,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乃至电脑办公的普及,与之对应的,便是手游以及页游两种游戏。这两种游戏*为典型的特点,在业内一般会用一个专业术语来形容:碎片时间。
其实所谓的碎片时间,就是他们在忙里偷闲玩游戏,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在上班以及上学的时候开小差玩游戏。
*典型的例子便是微端页游玩法大多以挂机为主,并且还有一个功能叫做“老板键”,所谓老板键就是老板来了按的键。为什么老板来了要按呢?防止老板发现他在玩游戏呗。所以这个键的功能就是直接把游戏隐藏,除非你再按一下老板键,或者打开任务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游戏进程,不然这个在后台运行的游戏,是找不到它的。
说这么多,并不是在指责页游和手游在影响工作,只是在传达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那之后占玩家群体大多数的手游和页游用户,他们和之前的PC游戏玩家,不是同一批人。而很多知乎用户诟病的也都是这一类的游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游戏是主流。
同时那时候的游戏行业确实不规范,很多平台没有版号也可以上线,而某些几个人的小团队也有希望做一个爆款出来。
也在这时,版号的申请提上了日程,首先是要求所有国内平台的游戏,都要有版号。这是第一步。
但这一步还留个口子,就是steam,作为重度pc玩家的口子,因为这是国外的平台,所以他们不要版号也可以上线。
同时版号申请的政策更集中在游戏的内容上,比如游戏的文案是否含有不良因素,游戏的画面是否有不和谐的内容。对于那些没有啥文案以及故事背景的游戏,版号还是很容易申请的。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很有问题。那就是很多公司都去做所谓的没有文案的“小游戏”去了,而*赚钱的小游戏是什么?棋牌。
那么为啥棋牌游戏会这么受欢迎?因为:赌博。无论是捕鱼游戏还是麻将还是斗地主、德州等扑克,大部分都是可以近似看做赌博。
有些比较直接的,能充钱买金币,赢了钱还能提现,这是明着开赌场,直接会被抓的。有的委婉一些,卖房卡,一张房卡一块钱,能让几个亲友玩三局(数字是我乱编的),这种*多相当于容易被玩家利用作为赌具,处于违法的边缘。
还有,就是组织比赛,报名要花钻石(人民币购买),有名次的话有话费或者实物奖励。
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家终于把版号给停了。并且重点整顿棋牌类的游戏,可以看到,2019年下半年开始重新发放版号的时候,没有一个传统的棋牌在名单上。
而这一系列的折腾下来,确实比较有效的整顿了行业不规范的问题。但是,误伤也是很大了。其中那些玩家心目中想做好游戏的独立游戏团队,是误伤*大的。
2020年,steam中国已经提上日程了,appstore的中国区,也已经必须要版号才能上了,taptap之类的,没有版号的话也只能以测试的名义上游戏了(测试阶段,没有版号不能充值,所以只能靠广告收益)。
可以看到政策对于游戏的监管在一步步收紧,所以想在国内运营游戏版号必定是绕不过的一道坎,有条件的大公司都在积极的申报版号,而另一些公司由于游戏种类或者玩法问题无法获得版号只能选择出海。
以上便是本人在游戏行业中所知道的一些关于版号的情况,有一些是亲身经历,有一些是行业内一些从业者的经历。整理了发出来,也算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更丰富的角度吧。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过去的2019年里,有近两万家游戏企业倒闭,业内人士表示监管趋于严格,倒逼行业精品化。...
昨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2019年*后一批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在这批过审名单中,绝大部分都是手机游戏,端游仅有一款,那就是多益网络旗下的《神武4》,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8月8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布了第五批进口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有26款游戏获批,审批时间为8月8日。...
昨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官网公布了新一批的进口网络游戏的版号审批信息,此次共计有22款游戏过审拿到版号,包括端、手游、Xbox、PS4游戏,下面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昨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发布了《出版国产网络游戏作品审批》《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游戏出版物审批》《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互联网游戏作品审批》公告。这一系列的公告意味着游戏审批已重新启动。...
新一批的国产网络游戏版号发布,本次过审的游戏总共有91款,大部分还是移动端的游戏 ,只有一款是Xbox主机游戏。这款主机游戏是国产游戏《符石守护者》,它是一款基于方格探索和战斗的回合制地牢爬行类游戏。不过本次审批当中腾讯网易依然缺席。...
在今日举办的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宣部表示首批提交的作品已经完成审核,版号也将尽快发放.
自走棋这个玩法可以说是2019以来年全球*受欢迎的游戏模式,该模式的玩家用户...
在线销售、游戏会员、网站广告、付费新闻、网页制作、在线支付、广告招商、项目投标类网站必备
在线销售、游戏会员、网站广告、付费新闻、网页制作、在线支付、广告招商、会员收费、企业合作、项目投标
网络游戏的公司,每款产品需到新闻出版署做一次互联网出版备案,通常也称游戏版号。
呼叫中心许可证是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简称。分为全网呼叫中心证和地网呼叫中心证,为企业颁发的许可证。
信息服务业务是指通过信息采集、开发、处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公用通信网或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
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是指利用各种与公用通信网或互联网相连的数据与交易/事务处理应用平台,通过公用通信网或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在线数据处理和交易/事务处理的业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包括交易处理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和网络/电子设备数据处理业务。
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是指利用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业务节点,并利用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将业务节点与互联网骨干网相连接,为各类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用户可以利用公用通信网或其他接入手段连接到其业务节点,并通过该节点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是指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以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等互联网或其他网络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维护、系统配置及管理服务,以及提供数据库系统或服务器等设备的出租及其存储空间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用和其他应用服务。
内容分发网络(CDN)业务是指利用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节点服务器群组成流量分配管理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内容的分散存储和高速缓存,并根据网络动态流量和负载状况,将内容分发到快速、稳定的缓存服务器上,提高用户内容的访问响应速度和服务的可用性服务。
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是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指通过通信网络实现国内两点或多点之间实时的交互式或点播式的话音、图像通信服务。国内多方服务业务包括多方电话、可视电话会议和因特网会议电视及图像等。
下一篇 游戏版号申请注意事项